20.7.08
Shanghai Eat
我是個典型的上海菜粉絲,人家說上海菜太多油,我從小吃到大也不怎覺得油膩。上海菜就是要味濃,越地道的越好,香港的上海菜館用花生醬撈粉皮,就是近年的廣東口味,傳統上海菜那會有用花生醬的。這次的上海之旅,原本是想將上海菜本幫菜吃個飽,最後卻竟然只吃了南翔小籠,生煎包的皮也沒碰過,真是汗顏。
Shanghai Taxi
除了「打的」的痛苦,這次上海之旅應該沒甚麼事令我更苦惱了。
其實上海滿街都是的士,但不知怎麼的,就是很難找到一輛空的,找到了,也不代表司機願意接載你。的士「落旗」RMB11,跳錶RMB1,說貴不貴,但也不便宜呀,當地人還真有錢,我第一次心想。
第一次在南京東路找的士,烈日當空之下直等了二十分鐘,熱死之餘,也體會到了在大陸要「凡事爭取」的教條,因為對他們來說,「打尖」是約定俗成,更別說「女士優先」。
除了香港,中國各地的的士都只能載四個人,怎麼不用大一點的車子,可以多坐一個人又舒服點呢?令人廢解。不過比較起來,上海的的士都較新,內籠也較「企理」,就是冷氣不足,在這種攝氏40度的高溫下,實在難受。後來得知,原來熱浪是找不到車的原因之一,由於我身在上海的數天剛巧碰到熱浪侵襲,叫的士簡直成為我的惡夢!得友人告知,其他要避開的高峰期包括:上/下班時間,下雨的時候,還有就是星期五和周末晚飯後8:30至10點的時候,因為一是吃過晚飯趕回家,一是趕出來夜生活,又是完全的找不到車。
一個人旅遊時,當地的的士司機是很好的指路人,可是上海的司機也挺有「態度」的,就是「串串貢」那種,不大願意攀談,後來我學會了一招,就是要先告訴他們你是香港人,或最好是居住外地的中國人,說英文夾一些國語,他們都聽得懂一點英文的,而且回答你的口氣會好很多。現實吧,這就是上海人。
上海的交通工具多安裝了這些電視屏幕,職業病發作,發現很多大品牌的電視廣告,後來得一位業界友人告知,中國越來越多這種「戶外電視」的channel,包括的士、地鐵、大廈電梯或是戶外電視,發展得很快,原來中國人這麼喜歡看電視,真不知道甚麼時候香港的士也會裝起電視來。
Shanghai Sightseeing
上海,海上的城市。
在香港坐港龍班機,著陸浦東國際機場,就由浦東說起。
浦東,上海的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,2010年上海世博的主要地區,未來上海的中心點,雖然新,卻沒有我想像中的整齊清潔。新興的地區總是沒有甚麼個性可言,一如本地人說的,Soulless。
浦東,上海的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,2010年上海世博的主要地區,未來上海的中心點,雖然新,卻沒有我想像中的整齊清潔。新興的地區總是沒有甚麼個性可言,一如本地人說的,Soulless。
去看著名的東方明珠塔,遠看還可以,近觀總覺得有點像隻巨型的細菌怪,要花RMB150上去看上海全景?拜托,又不是巴黎鐵塔,實在不想花這個錢,留下來去吃小籠和生煎,應該足夠我飽死。還是快快穿過隧道去浦西好了。



總覺得中國人偏愛上海和香港這兩個城市,其一當然是經濟的緣故,其二或許是她們都被外人佔領過,像找回失落的女兒而特受重視。站在外灘邊,我仿如身在尖嘴海旁,身旁遊客的叫嚷聲,令我首次體驗這兩個城市驚人的相似。浦東的skyline滿是摩天大樓,雖然自覺不比香港島的美不勝收,但也確實令中國人感驕傲的,在周圍的大陸遊客身上我可以看到這點,那可是新新中國的地標呢。
舊城區,外灘和它美麗的古典建築、老房子和法租界。對,這個才是我心目中,張愛玲筆下,李安鏡頭下的那個華麗而糜爛的城市:上海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